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首页 机构设置 学风动态 通知公告 规章制度 先进事迹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委员会  >  先进事迹  >  正文
宗福邦:锲而不舍,锻传世作
2013年05月17日 16:28
   访问量:

通讯员 田业胜

[s]79901320368936850.jpg

披沙炼金,苦心孤诣,2003年,文学院宗福邦教授带领12位学者的团队历经18个春秋,终于著成《故训汇纂》这部130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他们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获得全国学术界交口赞誉。

“作为一名新中国培育成长的学者,我怀有一种使命感,几十年来尽职尽责,不敢懈怠,力求为社会做点实事。”刚刚当选为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的宗福邦说。

立足前沿

《故训汇纂》“既是我校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校党委书记顾海良的赞誉,代表了学界的一致评价。该著作是继《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之后的第五部汉语辞书代表作,被誉为“盛世修典的又一硕果”,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近30年来,宗福邦一直坚持从事集体性的重大科研课题研究。曾率武大编写组完成《汉语大字典》近1/4的编写任务,主持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故训汇纂》编纂工作。目前正负责主持国家重大文化出版工程《中华大典·语言文字典》和《中华大典·音韵分典》、教育部重大项目《古音汇纂》的编纂工作。《古音汇纂》是《故训汇纂》的姊妹篇,开古今字音资料汇编先河,编纂工作进入第十个年头,已引起海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和高度期待。

“一个研究所要站在本学科的前沿,才有自己的学术地位,而厚重的、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正是其学术地位的标志。”建设一个有实力、有影响的古籍所,是宗福邦追求的梦想。因而1983年建所之初,就确定了以整理研究传统语言学典籍为主攻方向,立足前沿开展研究。

严谨求实

培育求真务实的严谨学风,是宗福邦一贯倡导和坚持的做法。

编纂《故训汇纂》,他将质量上严格要求作为基本原则,规定所引资料必须采自原书,不准转引二手资料。2001年审稿工作结束时,他们又用了近两年时间将一千多万字的审读稿重新通读一遍,使体例更显一致,并清除了不少错讹,全书质量更上一层楼。

“好书是反复打磨锤炼出来的。”宗福邦深有体会。

“宗老师正直公正,诚谨笃实,有夫子之风,我们都很佩服他。”曾在宗福邦门下攻读博士学位的古籍所教师于亭说。在审阅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初稿时,宗福邦要求一并提供所有原始材料,当发现论文初稿一处转用的是存在讹误的二手材料时,很少训斥人的宗福邦毫不留情地批评了他。此事在于亭心中烙下了深刻的记忆:“这种对学生、对学术负责的态度,对我触动和影响很大,使我深知为人为学要爱惜羽毛,珍视自己的学术信誉。”于亭的博士论文最终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

“他身上集中表现出学者美好的一面,并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宗福邦的老搭档陈世铙教授说,“他倡导的严谨细致的学风,在古籍所得到不断传承发扬。”

淡泊明志

“共同的信念,使我们成为一个有凝聚力、有奉献精神的科研集体,这是《故训汇纂》成功的保障。”宗福邦说,“我们相信自己工作的价值。”

他有意识地将年青学者推向前沿,让他们逐步挑起重担,早日成长起来。经过多年努力,古籍所从无到有建立了硕士点、博士点,一批中青年学者已成为古籍整理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和学术骨干。他尊重每位成员的才能,充分发挥其专长;提倡个人与集体兼顾、长线项目与短线项目兼顾,鼓励大家在做大项目的同时从事个人学术研究,并积极为他们争取科研项目和经费。

作为项目主持人,宗福邦淡泊名利,克服困难,带头参与。“宗老师多年来全心投入项目,不得不放弃自己的音韵研究,自己应得的科研经费也全部用于项目。”古籍所所长骆瑞鹤教授说,“他总说成果属于集体,得到的荣誉越多,自己的责任就越大。”

“他在学术上的精品意识和不固步自封的治学风格,勇于担当责任、恪尽职守、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奖掖后进、不曲学阿世的为人以及在国内学术界所获得的尊重和地位,是他几十年来坚持自己操守的结果。”古籍所的成员感同身受。

人物名片:宗福邦,1936年生,著名语言学家,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长期从事音韵、训诂研究和辞书编纂工作,曾任该校古籍研究所所长,现任该校汉语言文学典籍整理与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关闭| 打印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大学版权所有
武汉大学学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举报电话:027-68754409 电子邮箱:xsxf@w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