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旧版

位置: 首页  >  国内合作  >  战略合作  >  正文

发挥优势,力求实效——武汉大学对口支持合作工作进展顺利

发布时间:2010-11-02 14:56     作者:    来源:    访问次数:

根据《武汉城市圈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以下简称“支持合作计划”)的安排,武汉大学支持合作的院校为咸宁学院、孝感学院、湖北大学、湖北中医学院。

武汉大学将支持合作计划的落实作为学校服务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明确“以积极支持、真诚合作为基础,以突出重点、凝练特色为方向,以注重实效、互利共赢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推进支持合作计划顺利实施。

一、 强化组织保障,完善政策引导

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支持合作计划可持续实施的根本保障。根据工作需要,一是成立武汉大学支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顾海良任组长,副校长李斐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武汉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支持合作工作的协调和落实。二是筹备成立“五校支持合作工作委员会”,委员会拟由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任主任,四所受援高校校长为副主任,五所学校实施支持合作计划的归口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总结本年度支持合作工作进展,提出下一年度支持合作工作方案,指导支持合作工作开展。五校支持合作工作委员会和武汉大学支持合作领导小组的成立,从组织制度上保障了支持合作工作的有序开展。

根据省教育厅的《支持合作计划》文件精神,武汉大学正在起草《武汉大学与武汉城市圈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实施细则》,孝感学院出台了《武汉大学对口支援孝感学院工作实施办法》、《武汉大学与孝感学院对口支持合作工作奖励办法》,咸宁学院正在起草《武汉大学与咸宁学院支持合作工作行动计划》,湖北大学和湖北中医学院的配套政策均已在酝酿中。从省教育厅,到支援高校,再到受援院校一系列配套制度措施的出台,引导支持合作计划朝着持续、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 创新合作模式,狠抓工作落实

与武汉大学建立支持合作关系的四所地方院校各具特色,具体支持合作的重点和内容也不尽相同,本着实事求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寻求各具特色的合作模式,支持合作工作的落实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理顺关系,分类指导。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将支持合作项目分类,理顺关系,分类指导。先将长期性、常规性支持合作项目责任到部门,落实到责任人,形成一种常规性、固定的工作方式,作为日常性工作开展,不再重复协调,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如:插班生选派和接收、图书馆和教学实验设备资源共享、教师进修培训等支持合作项目。

二是重心下移,实现双方职能部门和院系之间的对接。为加强彼此之间深层次的了解和沟通,支持学校与受援学校逐步将支持合作工作从学校层面深入到学院、学科、学者之中。武汉大学在与孝感学院的支持合作中,提出了探索“学校交流为主导、院系联动为主体、学者交流为基础、任务项目为抓手、部门协调为保障”的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已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丰富,并逐步形成特色。

三是先试先行,随时启动条件成熟的支持合作项目。本着先试先行的原则,有基础,有条件的支持合作项目先启动;没有基础,条件不成熟的支持合作项目可以先酝酿,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如:“彩虹学者计划”项目因条件成熟已经启动,孝感学院已聘请武汉大学两位教授担任学院副院长、建筑工程实验中心负责人;咸宁学院拟聘请武大3名教授为“彩虹学者”。

三、 突出合作特色,注重支持实效

为稳步推进支持合作计划,武汉大学根据受援学校的特点,找准支持合作的突破口和结合点,力求实效,逐步建立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有实效的支持合作关系。

在人才联合培养方面,接收受孝感学院、咸宁学院共34名插班生的培养。接收湖北中医药大学120名优秀学生到所属医院进行毕业实习。支持受援院校优秀本科生辅修第二专业或攻读第二学位,并与联合辅修的七校享受同等待遇。鼓励受援院校优秀毕业生报考武汉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2010年武汉大学单列招生计划,共录取孝感学院19名硕士研究生。

在学科合作共建方面,根据受援院校学科特点,整合资源,大力支持受援院校的学科建设,积极探索与咸宁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共建专业硕士学位点、与湖北大学联合申报博士学位点的有效途径,已与孝感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力争在武汉大学的支持下使受援院校在学位点建设上有所突破。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鼓励受援院校优秀青年教师报考武汉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同等条件下已优先录取孝感学院15名优秀教师、咸宁学院2名优秀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湖北中医药大学5名教师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接收湖北大学、咸宁学院教师、管理干部共14人到武大进修、挂职。鼓励专家、学者到受援院校担任学院院长或学科带头人,目前,武汉大学有两名教授被聘为“彩虹学者”支持受援学院组建组建学科团队,支撑受援院校学科和特色专业建设,推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

在科研合作共建方面,结合受援院校的学科专业特色,联合申报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一个、国家级自科基金项目一个、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一个。支持和指导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一个,建成省级大学生创新基地一个。邀请院士、知名教授到孝感学院、咸宁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等院校作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加强学院、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加强职能部门间的沟通、交流与研讨。

在优质资源共享方面,支持受援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建立图书馆、档案馆、仪器设备开放平台共享机制,实现电子图书的资源共享。